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所学校,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怎样的?

名师说 名师说 2023-12-18

点击蓝字

关注我们



的一生会有很多际遇和身份,但有两个身份基本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,那就是为人子女和当一名学生。


每一位学生都各不相同,所以“因材施教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但事实上,老师也是各不相同的。


回想起求学阶段印象最深、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,他们可能是温柔的,也可能是严厉的;可能是风趣幽默的,也可能是严肃严谨的;可能是慢条斯理的,也可能是雷厉风行的。


在深圳市龙岗区,有这样一所民办学校,它有:


>>>>


>>>>


>>>>

学校近三年荣获两次深圳市“高考超越奖”殊荣

>>>>

多名学生被中山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暨南大学等名校录取……


而这些“硬核实力”之外,学校还有一笔更为珍贵的“财富”,那就是“各怀绝技”的教师们:7名特级教师引领,北大等名校硕士加盟,教育部直属6所师大院校毕业教师齐备,硕士占比60%……



虽然没有公办学校的编制,但这所民办学校却真正做到了让优秀教师“聘得来、留得住、用得好”。


他们年轻有活力,是学生的“大哥哥”“大姐姐”;他们有爱心有耐心,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;他们更有拼劲与育人的工匠精神,是承翰精神与承翰品质的构建者;他们各不相同,却又百花齐放、相得益彰。


今天,就让我们通过4位老师的故事,来解开深圳实验承翰学校的

师资密码





师资配比60%是研究生


7名特级教师引领,北大等名校硕士加盟,教育部直属6所师大院校毕业教师齐备,硕士占比60%……在深圳实验承翰学校,有一大批学历高、水平高的教师。曲晶晶,就是其中新加入的一员。



2020年6月,带着“名校光环”的曲晶晶,从大学生转变为深圳实验承翰学校的一名教坛新秀。


选择承翰,既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项事业,而这,源于她个人价值与学校理念的“一拍即合”。



作为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,曲晶晶内心其实也有过忐忑,担心自己经验不足。不过,在新教师见面会上,谈春华校长的一番话让她坚定了信心。


她还记得,谈春华校长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开场,寄语青年教师要守得住“师道”,吃得了“苦累”,站得稳讲台,管得住学生。


他勉励新教师,学校将会持续创造条件、创新机制、搭建平台,营造良好生态,全力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,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受益者。



就这样,在学校的支持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下,“教坛小白”曲晶晶很快成长起来。她的课堂,不仅有宽广的知识面,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,也有最前沿最接地气的实践案例;她对学生的管理,也注重宽严适度,尤其重视对学生好奇心和上进心的激发和引导。而她也迅速“捕获”了学生们的心,成为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“大姐姐”之一。


这一点一滴的变化,有自己的勤学好问,但曲晶晶认为,这更得益于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成长平台,让她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大道。




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


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?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。老师爱每一个学生,学生愿意亲近老师,二者在承翰犹如引力波一样,在教育的习场互相成就。



研究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的邱静,从小性格开朗,加上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,师生很快熟络了起来。去年任教高一时,她和年级长每人教5个班,半个年级都是她的学生,学生给她起名“承翰半边天”,让她乐了好久。


平日里,学生干脆叫她“静静”“小邱”。她对此倒不反感:“学生见到我不是躲着而是亲近我,说明他们认可我。”


后来,学生甚至主动提出帮静静、帮班级争夺荣誉。去年的校运会,各个班要推选学生参加项目,她班上的体育生特别主动,对邱静说:“我帮你争个冠军来,你会不会加工资?”每遇到这个问题,邱静都会一脸认真地回答道:“会。”其实倒也不会。当看到学生真的努力去拼搏时,邱静内心是说不出的感动。



高二当班主任后,如何管理好班级成为了她的日常工作。邱静也有自己的方法,偶尔遇到学生“犯错”,不是马上批评,而是通过一些轻松的谈话,让学生自省。


在课堂上,邱静也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。作为地理教师,她会把自己旅游中的见闻、记录融入课堂中,当讲到某一个国家或城市时,会顺带讲讲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,或者播放纪录片,让学生通过镜头感受世界。学生听得入迷,不知不觉间就把地理学会了。



学校的支持与学生的信任,让邱静树立起强大的信心。从教不到2年,她已崭露头角,摘得龙岗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地理学科一等奖,还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大奖。“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”,对邱静来说,这也是她自己的成长目标与秘笈。




拼搏进取的“承翰精神”


“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?我见过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。”美国篮球巨星科比的这句话,激励了无数逐梦人。


接受采访时,承翰的体育特长生讲述过他们每天凌晨五点半跑向田径场,以及每个周日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经历。“累,但值得!”是这些青春少年坚定的回答。


承翰是一所民办学校,但绝非贵族学校。这里的学生有青云之志,却没有娇贵之气。而这些品质的养成,与老师们的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。



在承翰,扁平化管理的创新模式,不仅打破了传统管理沟通环节过长的弊端,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和减负,也让教师们能发挥所长,凭借自己的拼搏与创新,脱颖而出。


正是在这一管理模式下,陈江涛变成“多面手”。这学期,他既要负责教务教学,又要负责管理协调,每个岗位背后,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。


但在陈江涛老师看来,这些不是“重担”,而是促使自己走得更高更远的“阶梯”,而且,各项工作看似各司其职,实则相互关联,他感到充实而有干劲。



这份对教育的拼劲和热爱,也影响了学生。在陈江涛的班上,细看学生的座位,会发现每一个上面都有一句警言:


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

“我们要收获,就要挥汗如雨过,要达到秋天,必须走过像样的夏天,不折不扣的夏天。”


陈江涛总是正能量满满,他希望以此勉励学生为梦想努力奋斗。



陈江涛老师与他的学生


像陈江涛这样“爱拼”的老师,在承翰还有许多,这份担当与责任,已经内化为承翰人的文化自觉。


以现在高三年级为例,老师们每天6时上岗到位,直到晚上11时才回宿舍休息。正是在一届届高三老师的付出下,承翰三年内获得两次高考超越奖,连续多年获得高考进步奖。



把事情做到极致的“工匠态度”


真实的教育,没有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,有的是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。看似简单,但要把普通的事情做到精致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这当中,要付出大量的精力,以及“工匠态度”。



廖维强2015年来到承翰,在此之前,他在另一所民办学校做了将近10年。在19年从教历程中,他当过班主任、教务员,现在是高三年级主任兼数学教师。


新一届高考改革,该如何选科、排课,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,责任重大。这些全新而极具挑战性的探索,落在了廖维强以及团队手里。


一开始,高一做了三次模拟选科,三次结果都不一样,数据差别很大。他一遍又一遍地与团队讨论,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法,立足年级整体情况,结合各个学科、综合学情,不胜其烦地完善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的细节。现在,已经有了成熟的“承翰方案”。


对待学生,廖维强心中好像也有一本“大数据”。对什么样的学生,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,他已了然于心。 



到承翰工作的第二年,廖维强班上转来了一位学生,经常迟到,还在教室吃早餐。廖维强仔细观察了这个学生一段时间,决定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当面沟通。坦诚相待,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,对老师的提醒也没那么抵触了。


很快,廖维强注意到,该生表现力强,形象也佳,于是建议他考虑选传媒班,发挥所长。后来,这位学生真的在传媒方向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,并顺利考上心仪的本科院校——吉林艺术学院。2018年国庆节,学生回母校看望老师,他对廖老师说:“老师,幸好当时您没有放弃我。” 


看到学生的成长,廖维强老师感慨万千,教育就是与学生彼此成就的过程。即便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戴上名校光环,但在三年高中里,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,这是师者最大的欣慰。



“让平凡不平凡,让优秀更优秀。”其实,好的教师虽风格迥异,性格各别,但他们又何尝不是同一类人?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,又何尝不是高度地统一?


2000多年前,苏格拉底就说过:“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焰。”所谓明师,就是那些能够“点燃”每一位学生生命的人,不管他用的是激励还是“收买”,是用爱心的浸润还是力行的感召。


而一所学校有大量这样的老师在,其通往名校之路,也就通畅而便捷了。



策划:名师说团队

作者:欧欧、麦子

编辑:柳柳


 名师说投稿邮箱:

 igniteedu@163.com 

(投稿请提供:姓名、职务、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)


推荐阅读

一所学校的农场、商店,如何成了学生跨界学习的创新阵地?

2021-04-28

在这所学校,健康被当做一种能力来培养

2021-04-24

到高中任教的清北毕业生,后来都怎样了?

2021-04-22

放眼全深圳望去,没有一家学校食堂能够这样“为所欲为”

2020-10-16

颜值和内涵担当,这是一所被低估的宝藏学校

2020-07-22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